赛事+旅游+产业“三驾马车”齐发力,张家口冰雪经济“加速跑”
2024至2025雪季,三驾马车崇礼区9家滑雪场接待游客523.46万人次,赛事同比增长18%,旅游力张呈现冰雪运动与冰雪经济融合发展之势;举办7项国际、产业15项国内雪上项目专业赛事,家口经济加速分别占全国举办总数的冰雪39%和48%,承办国际、三驾马车国家级赛事数量连续三年全国第一,赛事崇礼已成为国内顶级雪上赛事集聚区。旅游力张
以崇礼为代表,产业张家口正通过“赛事+旅游+产业”的家口经济加速三轮驱动模式,实现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冰雪

赛事常态化 让“流量”变“留量”
2024年12月,三驾马车国际雪联跳台滑雪洲际杯和跳台滑雪女子世界杯相继在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举行,赛事吸引来自世界顶尖的旅游力张跳台滑雪选手参赛。张家口兴垣体文旅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力涛介绍,比赛期间,张家口冬奥村、雪如意维景酒店、雪如意睿景酒店接待超1万名国内外游客,带动了当地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消费升级。
“场馆利用是众多冬奥举办地都面临的难题,科学谋划、适应性改造为崇礼冬奥场馆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市政协副主席、市体育局局长郭志炜说,“崇礼凭借冬奥会留下的高水准场馆设施和丰富赛事组织经验,举办了多项高品质的雪上赛事,不断提升冬奥城市的影响力,游客数量不断攀升。”
赛事经济的集聚效应正重塑城市肌理。
“来崇礼不只是滑雪,更是在享受一种生活方式。”游客的感慨道出崇礼服务的升级密码。在太子城国际冰雪小镇,冬奥场馆与五星级酒店群、文创商街交相辉映;62家餐饮品牌可满足多元味蕾;马术乐园等20多项新兴旅游业态则让度假体验充满新鲜感;从儿童托管到滑雪邮局等个性服务,细节之处尽显温度。
交通服务的优化同样可圈可点。2条连接各大雪场、酒店的公交巴士环线,46个优化站点让“最后一米”更畅通;太子城高铁站内,雪具租赁与酒店入住实现服务前置……高效网络与贴心细节,让游客畅行无阻,尽享冰雪之旅。
随着《“冰雪崇礼”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场景三年行动方案》的落地,“个人参赛+家人度假”的模式渐成风尚。2024年赛事期间,“体文旅商农”融合场景创造1.2亿元综合收益,实现赛事口碑和经济发展的双丰收。

淡季破局 打造四季户外天堂
冰雪季过后,经过短暂的休整,从5月份开始,崇礼的各家大型滑雪场将切换到夏季运营模式。
在冬奥场馆转型的探索中,崇礼给出了“山地运动+”的解题思路:依托71.53%的森林覆盖率和夏季21.5度的平均气温,打造北纬41度的户外天堂。
转型的阵痛曾真实存在。“曾经夏季日均客流不足冬季1/2。”太舞滑雪小镇品牌总监任晓强回忆道。而今漫步小镇,音乐周的音浪与泵道上少年的欢呼交织,缆车吊厢里坐着观光的银发族。2024年夏季,这里接待量突破150万人次,逐步摆脱“靠天吃饭”“一季养三季”困境。在富龙四季小镇,总长度15.5公里的专业速降赛道成为众多骑手的试炼场,广东游客陈先生连续三年带着12岁儿子参加山地车联赛:“赛道含金量很高,充分体现了这项运动的魅力。”
崇礼奥林匹克公园的夏天,以“雪如意”为核心,打造了“巅峰演艺场+户外运动综合体”,今年计划举办日出观礼、攀岩赛事等文体活动。冬奥村则瞄准银发旅居市场,配备了洗衣房、门球场、老年活动中心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了别样的康养度假体验。
后奥运时代,崇礼以文旅体融合为牵引,不断延伸产业链,成功打造“无淡季”旅游目的地。崇礼马拉松、越山向海人车接力赛、168超级越野赛、斯巴达等赛事共同构建起“月月有品牌赛事”的格局;累计近百场高端会议论坛将冬奥场馆变身“多元舞台”;20万人次研学团队沿着冬奥冰雪、辽金文化主题线路探秘;冰雪博物馆开发的30多种文创产品,让“崇礼记忆”可带走、可收藏。

智造升级 推动产业加速转型
在张家口市宣化冰雪产业园,各类冰雪装备制造企业生产线一片繁忙景象。从索道缆车、造雪机等重型设备,到碳纤维滑雪板、滑雪服等轻装备,均实现规模化生产,多项核心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产品不仅满足本地产学研用一体化需求,还远销俄罗斯、印度、菲律宾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张家口市科诺工程塑料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公司自主研发的仿真冰板、冰壶、冰蹴球等产品,打破季节、场地对冰雪运动的限制,累计获得80余项国家专利,产品畅销世界各地。“张家口有很多素质较高的冰雪产业工人,产业园配套设施也较成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土壤。”公司董事长吴刚表示,2025年,该公司新增1条仿真冰板生产线、4条陆地冰壶生产线,产能较去年增长30%。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冰雪资源优势,张家口将冰雪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规划建设了高新区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和宣化冰雪产业园两个规模较大的研发制造集聚区,推动冰雪装备与新技术融合创新。通过政策扶持、构建产业集群、技术研发投入等一系列举措,逐步构建起完善的冰雪装备产业链,为张家口冰雪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2024年12月,张家口出台实施方案,提出通过打造冰雪运动发展高地、延伸冰雪经济产业链条、完善设施和配套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力争到2027年全市冰雪产业产值规模达到130亿元,到2030年产值规模达到230亿元,致力于将张家口建成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目的地。
(记者 王映华)
(责任编辑:百科)
-
掌上梅州讯9月16日上午,以“绿茵筑梦 接力全运”为主题的2025年粤港澳青年足球交流赛圆满结束,各奖项归属尘埃落定。冠军球队为广东龙门县中学队,亚军球队是香港仁济医院董之英纪念中学队,季军球队由兴宁
...[详细]
-
“文明之花”如何开满乡村?在全国文明村镇东房子村,记者找到了答案。6月,走进东房子村,干净整洁的村道一尘不染,鳞次栉比的民房整齐排列,色彩鲜艳的壁画让人赏心悦目,路灯、监控设备、垃圾分类箱等设施随处可
...[详细]
-
京蔚高速开通,北京打通了“西大门”,“宝藏县城”张家口蔚县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今年以来,到蔚县旅游的北京游客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蔚县位于张家口市西南部,历史上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和河套文化在此汇聚,农耕文
...[详细]
-
“科技护盾”守护城市绿肺 从动态清理病虫枝到实验室破解虫害致病密码,从智能预警系统到绿色精准施药,一系列创新举措让公园病虫害防控效率达92%以上,防治作业标准化率与防治记录可追溯率均达到100%。
...[详细]
-
全链赋能出品牌!驻翁源县龙仙镇工作队用林下菌菇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全链赋能出品牌!驻翁源县龙仙镇工作队用林下菌菇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_南方+_南方plus立秋后,正是食用菌快速生长的时节。在韶关市翁源县龙仙镇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里,竹荪等食用菌正破土而出,承载着当地
...[详细]
-
7月3日大雨刚过,家住雷州市客路镇坡仔下村的大学生蔡明宏,马上赶往雷州市昌龙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红薯基地里忙碌开了。随着机器的轰鸣,一垄垄红薯被犁开,一条条肥大的红薯破土而出,农户们利索地捡拾、装箱,
...[详细]
-
新华社广州7月6日电记者胡拿云)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于6日5时加强为台风级,8时其中心位于广东汕头东南方约230公里的南海东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十级风圈半径50至60公里。广东省防
...[详细]
-
新华社上海7月5日电记者许东远)5日,2025年中国轮滑花样轮滑)公开赛上海金山站)在上海金山轮滑球馆开赛,来自陕西、上海、湖北、黑龙江等地的30多支轮滑队报名参赛。海风轻拂的轮滑馆上演了一场艺术与技
...[详细]
-
绿色食品,提振消费!广东新会陈皮 、客家盐焗鸡助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详细]
-
“柴沟堡熏肉、朝阳楼烧饼、海棠果汁饮料、蔚县剪纸……”6月16日,2025年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系列活动以下简称廊坊经洽会)开幕,我市19家企业亮相,重点展示了我市体育文化旅游、冰雪产业、大数
...[详细]

浦北陈皮香飘东博会!老挝、越南等东盟客商现场交流洽谈
2025山地跑世界杯在崇礼开跑
“荷香满溢”直播赋能乡村产业 千名网友云赏荷促产销
“工会帮就业”张家口首场活动圆满结束
中山农业科技特派员下沉一线,为水产养殖注入绿色动能
